近日,中國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的公告》(簡稱《公告》),公告明確加大對小微企業以及制造業等六大行業企業的留抵退稅力度,該項《公告》將于4月1日起實施。
據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預計,今年留抵退稅規模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將全部直達企業。
留抵退稅資金規模近1萬億元
在2018年以前,中國基本上對增值稅留抵稅額不予退稅,而是留到下一期抵扣,這實際占用了企業資金,尤其對設備等前期投入較大的科技企業、制造業不利,影響企業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2018年之后,中國開始在部分行業試行增值稅的留抵退稅制度,其中2019年4月開始,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對符合條件企業的部分增量稅額予以退還,這不涉及存量稅額。
而此次《公告》顯示,今年增值稅留抵退稅新政與以往較為不同的是,不僅全額退還增量稅額,而且退還存量稅額,不過只針對特定行業企業。本月21日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稱,對所有行業小微企業、按一般計稅方式納稅的個體工商戶退稅近1萬億元。其中,存量留抵稅額6月底前全額退還,增量4月1日起按月全額退還。
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表示,小微企業和個體戶規模很大,對當前穩就業、保民生、激發市場活力意義重大,因此增值稅留抵退稅面向所有行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戶,不僅從4月1日起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而且在6月底前全額退還存量稅額,資金規模近1萬億元,力度很大。施正文稱,這筆退稅對一些小微、個體戶等企業來說,是救急救命錢,因此需要各方加強協同,將退稅資金直達企業等市場主體。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說,《公告》還明確按不同規模企業分批有序安排存量退稅,先是微型企業,然后依次是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大型企業,充分體現了對中小微企業的特殊支持。
大型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主要限定于六大行業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增值稅留抵退稅針對所有行業小微、個體戶,但對于大中型企業,則限定于六大行業。
本月21日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6個行業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7月1日起辦理全額退還,年底前完成;增量4月1日起按月全額退還。
據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琦測算,假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與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行業結構類似,2022年設備類制造業有望獲得超6000億元退稅,上游原材料制造業將獲得退稅額超2000億元。紡織行業可獲得約600億元留抵退稅,農副食品加工行業可獲得約500億元,電力行業可獲得約430億元。
此外,留抵退稅對于初創型科技企業而言也是“及時雨”?;涢_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解釋,初創型科技創新企業的特點是先期投入了大量資金,存在大量進項稅,但短期內沒有投產和銷售,缺乏銷項稅。在此種情況下,如果實施留抵退稅,將極大提高科技創新企業研發積極性。